“有个同学叫小王,你看他个子挺大脸发胖,实际上神经衰弱身骨虚,大风一吹就晃荡……”,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宋振骐流畅地背诵起半个世纪前跟同学编演的快板剧《不做啃书匠》时,得意处起身边演边唱,顾盼间恍若青春回转。
不做“啃书匠”——少年时立下的一句誓言,成为宋振骐一生的追求。
宋振骐,1991年当选为中国煤炭领域的第一位院士,作为中国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怀揣着在祖国建设事业中大显身手的壮志豪情,如今,宋振骐依然在全国各地奔波,奋斗在自己一生热爱的矿山、煤井的科研、生产、教学一线。
苦难与磨砺
1935年,宋振骐出生在汉阳兵工厂的一个工人家庭。
通过井下实习和劳动,和工人们结下的深情厚谊鞭策着宋振骐,使他立下了为艰苦光荣的煤炭事业终生奋斗的志愿。
读书不做“啃书匠”
进入大学后,宋振骐如饥似渴地学好每一门课,特别是数学、力学。
他很爱读毛主席的书,特别是《实践论》《矛盾论》及有关军事战略部分。专业学习时,他注意研究学习方法,喜欢思考、类比、归纳、推演。例如,做一个抛体力学题,他同时运用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守恒原理三种方法求解,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值得中国自豪的专家”
不仅如此,宋振骐还拿出自己的积蓄,设立“院士奖学金”,每年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科学理论,积极创新,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出一份力。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今,宋振骐正在忙着撰写《论犯错误的必然性和如何避免犯错误》一书,忙着写《关于加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建议》……他说,要对得起院士和人民教师的荣誉。
“只要中国煤炭事业需要我一天,我就会奋斗一天,永不止息。”时至今日,宋振骐仍旧奔波在全国煤炭开采一线,为企业矿山开采“号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