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双碳”工作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引发了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对以煤为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端牢能源“饭碗”的热烈讨论。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不会变
“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新旧能源替代,要建立在可替代的基础上,交替过程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能新房子没盖起来,把旧房子拆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说。
“必须立足煤炭是主体能源这个实际,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说。他建议,要继续在资源转化增值上下功夫,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我国能源、电力消费量仍处在较快的增长阶段,可再生能源虽然高速发展,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巨大需求,甚至不能完全满足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部分需求。煤炭、煤电能源安全‘压舱石’的地位也就更加突出。”信达证券分析师左前明表示,“当前不少人对煤炭的定位认识不清,这不仅影响了行业发展信心,也影响了外界对煤炭的认知,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也受到影响,不利于煤炭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不断提升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迫切需要煤电转变职责。”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施训鹏表示,供电系统中超过50%甚至更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可行的。但这需要进一步转变电网运行管理办法,需要有稳定发电的技术,需求侧有相应储能技术,共同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
熟悉国能集团的一位人士认为,未来煤炭的使用将朝着与碳排放脱钩的方向转型,多能互补需要清洁高效的煤炭与可再生能源进行优化组合,突出各自优势,取长补短。
制度与科技助力煤电更好“托底”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电行业必须加快向低碳与绿色发展转型,但燃煤机组尚未完全实现与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互补。”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孙建博说。他指出,要想充分发挥煤电的基础保障作用,需要加大对燃煤机组低碳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燃煤机组与新能源发电耦合发展的支持力度。
煤电项目仍存发展空间
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对政协委员《关于“碳中和”目标下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答复的摘要。摘要中指出,将在“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严控煤电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建单纯以发电为目的的煤电项目。
力推煤炭和新能源“新组合”